大翔週誌 | 2022-W38&39

【大翔週誌 38&39/52】

—工作—

諮詢

一位朋友來諮詢關於婚姻、伴侶,還有自尊的課題,特別空出一段時間陪伴她,在長達4.5小時後,我看到她從進來時的憔悴和低落,轉變成眼神裡有光的模樣。

我在這段諮詢中學習到,最重要的不是給予意見,而是「接納式的傾聽」,我不只把自己的耳朵打開,同時也把心打開,對於她的敍述、感受及價值感,我都全然地接受,並與她同步。這樣的方式會很耗能,但能讓來訪者可以很放鬆,因為不管她說什麼,我都會接住,並且不會給予評價,只是接受並與她同步,這樣的同理程度會很深刻。

我還有做到的是用提問的方式,帶著她看到自己的優勢,以及只有她能做得到的事情,讓她找到方向再往前行。


同一天,有另一位朋友要向我傾訴她的煩惱,但被我拒絕了。拒絕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我認為對方沒有想要面對問題的根源,比較想在意識表層打轉,那畫面太像狗追自己尾巴,那裡都去不了;其二,她釋放想找我聊的訊號,已有兩年多(就我主觀印象),但無法足夠開放地對我展示內心的想法,而我認為如果無法全然信任,敞開討論,或是擔心我會傷害你,那目前就不是合適的時機,不需要在此時在表徵形式上盤旋,於彼此無益。

租屋諮詢

朋友來電詢問,房東是高收入族群,當店面出租後,會面對租金申報的問題,因此希望房客協助分擔相關因租金產生的稅金。朋友問我要如何處理,我給他一個「非典型」的建議,我建議他可以和房東討論一下「實質收入」和「名目收入」的差異,用一個合理、合法的方式進行節稅。

過一個禮拜,傳訊回報,已順利簽下租約,所得稅的問題也解決掉了。

讀書會

這兩週分別進行了兩場讀書會。

一場是與康泰基金會的「與你分享好書」的讀書會,介紹了三本書:《不要做自己了 你好好做個人吧》(MUMU,時報)、《開心聊天 教出好孩子》(陳姝伶,余怡菁,天下文化)、《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

康泰基金會的夥伴很可愛,在討論《不要做自己了 你好好做個人吧》時,引發的反應較為強烈,也是我希望達到的效果,世界上有許多和我們不同想法的人,我們要如何理解並與他們相處。他們會進一步想到作者的思惟模式,可能會引發的生理變化,以及存在的健康風險。讓我發現他們除了在醫療領域有很深厚專業底蘊之外,他們對人充滿了善意。


另一場讀書會是我自己籌辦的「大翔店長的線上讀書會」,主題是「正向親子教養」,選的書是《開心聊天 教出好孩子》。在這次的讀書會,我做了兩個新的嚐試:一、選的不是我平時的閱讀領域,我對親子教養的主題比較陌生,我試著在一堆書之中,找出一本比較容易入門的來和大家做閱讀心得分享;二、我邀請了我在「正向親子教養」有比較深厚的學習與累積的好朋友—周妍妍(哈哈老師)來擔任與談人嘉賓。

出於讓聽眾有更好的吸收效果,我們還特地提前找了一個下午,順過一次流程,還有就內容進行對焦、收斂,不是擔心講得不好,而是擔心讀書會當天聊得太開心,而在有限的時間內,過於發散失焦。

我覺得最幸福的事情,不是只有當天的參與者都很享受其中,還有讀書會後,有另一位好朋友育凌,再陪著我們把整個過程再梳理一次,提出很棒的「第三方觀點」,讓我們可以一起釐清其中一些模糊不明的地方,以及把一些亮點再拉上來。在學習的路上,有良師益為伴,超級幸福。

周妍妍老師傳送門:portaly.cc/yenyen

妍妍老師的課程【屬於孩子的說話基地】 課程記錄
 2022/04/302022/06/182022/09/17

—閱讀—

這兩週讀完6本書,原計畫是一週要讀完6本,不過因為閱讀的方式還在調適中,以及花了比較多時間在進行其他事情的思考,所以就只有達成50%。

這兩週在閱讀上最大的改變,是做了每週預計要讀的書籍的排程,會在週末的時候,先挑好下週及下下週要讀的書,然後安排每天就讀一本。雖然進行的是「瀏覽式」閱讀,但我也盡可能會製作閱讀筆記,摘取金句佳言,以及思考書裡的內容是否具備實用性、應用性,可以用在那些地方,或是周邊的朋友,有誰可能會需要這段內容,是否要進行發送、分享,以及每一本書我都會標記「為何而讀」,做為日後取用的線索。

當我再熟練一點的時候,會再進一步撰寫書籍簡介,以及錄製Podcast的節目內容。(*熟練的標準:在限定時間內抓取書中亮點、產出文字心得,以及視覺圖像輔助。)

37&38週,讀到最喜歡的一本書是《10分鐘完成每件工作》(森川亮)。它啟發我重新思考及拆解我的工作內容,不是按計時器去計算做完一個任務需要多少時長,而是把一個任務拆解成一群小任務集合,然後每個小任務都要能在5-10分鐘內完成。另一個,是森川亮在書中提到「時間、金錢、生活習慣—人生主要的KPI」,『一個人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工作能有何種產出,取決於他如何運用時間,以及用在哪裡。』。對我非常受用,彷彿有一個原本模糊的想法,被擦亮許多。

這也符合「時間顆粒度」的概念,工作生產力越高效的人士,往往時間顆粒度越精細。(我很粗糙,我的顆粒度都是半天和半小時,有巨大成長空間。)

—學習—

下面那張圖,是我這兩週最滿意的學習成果展現。(重點不在於體重變化的停滯及緩慢,關於減重計畫,是我另一個「生活中的小實驗」,等我更清楚自己做了什麼,會再來做分享。)

下面那張截圖裡,包含了兩個工具的混合使用:Notion與Google試算表。我每天早上會在Google試算表裡記錄我一早測量的體重,並記錄,試算表會產出折線圖的節點,以便我用「視覺化」的方式就可以回想我前一日的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的情況,可以做出相應的調整。

再來是從「停滯期」的歷程,可以觀察到自己的心態會如何變化,正向或負向,有沒有相應的對策…等等。

因為要在Notion和Google試算表兩個頁面間來回切換,實在有點麻煩,我便想有沒有可能,把Google試算表裡的折線圖搬到Notion裡,可以一頁就看到圖與文字,進而更省力。

嘿,真的有,我找到,試做,然後有效。這種「啊哈」時刻最讓人最著迷了。

這段過程很符合我的一句座右銘:「有多少答案在等一個好問題」。

問對問題,答案就出來了。

這兩週,我確實也是花了不少時間在研究如何把Notion更多應用進我的工作與生活裡,讓我可以更專注在成果產出上,這是個小小的里程碑,我挺有成就感的。

我把牧羊妮《Notion人生管理術:從0開始,打造專屬自己的All in One高效數位系統》快速翻完,筆記出一些概念,剩下還是需要多練習及思考使用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