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學思達 張輝誠的翻轉實踐

《學思達 張輝誠的翻轉實踐》,張輝誠,2015/5,天下雜誌出版。

學思達

最初是因為和朋友南瓜妹聊天時,知道了「學思達」這個名詞,但具體內涵是什麼並沒有概念,只是很模糊地知道大概是一種教學的方式,直到借了這本書,才有更進一步了解。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一種奇異的感受,感受到一股想要改變教學現場的意念纏繞著一個人,很強烈的信念、熱血澎湃,似乎是要燃燒殆盡、至死方休的程度。

即不是正面,也不是負面,就單純只是一股很強烈的信念(或說執念?)。或許可說是懷抱著一種使命感的狂熱吧!

有點像西天取經的回程,拿到了經文,但回程路上的妖魔鬼怪也沒比較少,路程也沒縮短,只是此時手上有經、心中有念,走起路來底氣更是十足,心情更迫切想把好東西帶回家。

這本書分三大段落:

1、學思達歷程,談作者的求學、成長,受貴人提攜、再開啟學思達的想法

2、學思達的概念和實踐:豐富且具體地敍述學思達教學方法

3、學思達的教學和迴響:其他老師的加入

我對書中談到張輝誠老師講述他生命中的三個貴人的那一小節特別感動,他提到的三位,是他的父親、老師愛新覺羅.毓鋆先生、及祐生研究基金會林俊興董事長。「他們為我提供了一位『老師』完整的形象」。

我特別想轉敍林俊興董事長培育人才的過程,從設立大學獎金、餐會及專業演講,到免費資助環球旅遊,再到讀書會..等等,長期默默為台灣社會培育有影響力的人才。投入20年的時間,幾億元的金錢,就為了能栽培出能改變台灣未來的人才。

林董事長不求回報,「我栽培你們是要你們成材,我們家之所以發跡也是別人幫忙,你們成材之後,不用報答我,你們就去幫助台灣。」

會賺錢的企業家很多,懂花錢的卻少。許多企業家、富豪,購豪宅、華服、名車,但我以為林董才是花錢的高手,他一擲千金萬兩,投資在台灣未來需要的人才上,卻不求回報,百年樹人的風範,著實令人景仰。


尺蚓穿堤耕耘教育沃土

我摘錄一段張輝誠老師教書十九年,時常反思的九個教育現場問題,同時藉以提醒自己。

一、為什麼我不敢「隨時」開放教室讓人參觀?
二、為什麼我上課時,學生不能睡覺?如果我上課太無聊,或太精彩卻大量消耗學生體力,為什麼學生不能睡覺?
三、為什麼我上課時,學生不能講話?學生講話,一定會影響學習嗎?
四、為什麼台灣的教學模式幾乎只剩一種(我以前也一樣):老師永遠霸佔講台,學生永遠呆坐座位?這樣的教學模式是怎樣產生?利弊為何?
五、我要怎樣做才能做到上課時,學生沒人睡著,沒有一個不專注?
六、我有想過怎樣訓練學生自學、閱讀、思考、討論、表達和寫作的能力嗎?為什麼我不注重呢?只因為大學不考嗎?寫作是「多看書」就會進步嗎?
七、我在課堂上曾教過什麼東西,相信這是學生畢業之後不會忘記,並且終生牢記,也就是我教過學生什麼東西,是可以讓學生一輩子帶得走的嗎?
八、如果整個台灣社會彌漫著國民閱讀風氣太差,我曾做過怎樣的努力,培養學生擁有閱讀能力和習慣嗎?並且終生樂在閱讀、樂在學習嗎?
九、如果台灣人民普遍呈現缺乏世界觀,我曾經在教學現場做過怎樣的努力,培養學生擁有正確、寬廣的世界觀嗎?

雖然我不是在學校從事教育工作,但楊士比亞曰:「好企業就是好學校,好主管就是好老師。」楊田林老師的教誨時常提醒我,在工作上,好好用心,好好教導,每個人都很重要,都需要我們好好相待。

書中第二、第三段落,主要在談學思達的概念和實踐方法,以及不斷推廣之後,帶動更多老師投入、參與其中,翻轉了教學現場的氣氛;從老師賣命的「教」,轉變成引導學生主動的「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應付考試的機器人。

這本書,我覺得很值得在體制內教學老師參考。一位老師的改變,能翻轉好幾屆學生的學習。